诗文 |
八月浮槎是什么意思 |
释义 |
八月浮槎是什么意思八月浮槎是什么意思 【典源】 晋·张华《博物志》卷十:“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查上,多赉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晋·王嘉《拾遗记》卷一:“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于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查,亦谓挂星查。羽人栖息其上。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则如暝矣。虞夏之季,不复记其出没。”
【今译】 传说天河与海相通。有人住在海边,见海上年年八月有木筏准时来到。就在木筏上造飞阁,带足粮食,乘木筏而去。十几天里看到日月星辰,后来就飘飘渺渺,不分昼夜了。又十几天到一处,见有城郭房屋,宫室中有织妇,一男子在河边饮牛。牵牛人惊奇地问他:“怎么来到此地?”这人回答,并问这里是什么地方。牵牛人说:“你回去到蜀郡,问严君平吧。”后来此人回去至蜀问君平,君平说:“某年某月某日,有客星进入牵牛星座。”计算时间,正是此人到天河时。又有传说在唐尧时,有一巨大木筏浮于西海,筏上有光,忽大忽小,夜明昼灭,浮绕四海,十二年为一周期,称为贯月查,又称挂星查。上面有仙人羽士。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乘船远航; 也用以形容上天遨游等。
【典形】 八月槎、八月灵槎、槎犯斗、槎浮银汉、槎客、查客、成都怪客星、乘槎、泛槎、泛月船、犯斗槎、浮槎、挂星槎、贯月海槎、海槎、海客槎、客槎、枯槎、灵槎、溟海浮槎、蜀客槎、蜀客知踪迹、牛斗槎、问姓严、仙槎、星槎、星河槎、月宫槎、泛锦槎、天汉浮槎、君平问消息、槎拂斗牛、断槎浮月、银河客槎、海客乘槎、乘槎犯斗、乘舟上月、天上槎回、星津回槎、乘槎客、查影、银汉槎、河汉槎、贯月查、泛星槎、泛月槎、泛牛斗、汉津槎、犯牛斗、月中槎、斗边槎、上海槎、上汉槎、行斗牛。
【示例】
〔八月槎〕 唐·杜甫《秋兴》之二:“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八月灵槎〕 唐·顾况《送李秀才入京》:“五湖秋叶满行船,八月灵槎欲上天。”
〔槎犯斗〕 唐·韩偓《六月十七日召对》:“坐久忽疑槎犯斗,归来兼恐海生桑。”
〔槎浮银汉〕 清·叶映榴《庚申夏至日起武威》:“目断燕支愁见月,槎浮银汉渡经年。”
〔查客〕 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寄语天上弄机人,寄语河边值查客。”
〔成都怪客星〕 南朝梁·萧纲《七夕》:“洛阳疑剑气,成都怪客星。”
〔乘槎〕 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失路乘槎,问君平于蜀都。”
〔泛槎〕 明·冯惟敏《粉蝶儿·五岳游囊杂咏》:“有时节泛槎游,入斗牛,浮沉宇宙。”
〔泛月船〕 清·王夫之《与唐须竹夜话》之二:“偶觉空群马,人疑泛月船。”
〔犯斗槎〕 金·元好问《赵吏部伯成元弟以所业》:“夙有凌云笔,方乘犯斗槎。”
〔浮槎〕 元·马致远《汉宫秋》:“他每见弦管声中巡玉辇,恰便似斗牛星畔盼浮槎。”
〔挂星槎〕 清·丘逢甲《题兰史泛槎图》之五:“挂星槎古到今传,曾阅陶唐洚水天。”
〔贯月海槎〕 清·程先贞《过星来舅次韵》:“御风山阁敝,贯月海槎浮。”
〔海槎〕 唐·苏颋《奉和圣制幸礼部尚书》:“自有天文降,无劳访海槎。”
〔海客槎〕 清·丘逢甲《再叠前韵》之二:“玄霜夜捣姮娥药,银汉秋回海客槎。”
〔客槎〕 宋·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
〔灵槎〕 元·萨都拉《题李遵道画竹木图》:“半生清节江南梦,万里灵槎海上行。”
〔溟海浮槎〕 元·傅若金《岳阳中秋值安南贡使》:“越裳重译三年至,溟海浮槎入月来。”
〔蜀客槎〕元·傅若金《送张秀才北上赴海》:“涓人解致燕王马,卜史工占蜀客槎。”
〔蜀客知踪迹〕 宋·刘筠《戊申年七夕》之三:“岂惟蜀客知踪迹,更问庭中晒腹人。”
〔牛斗槎〕 元·揭傒斯《入黄河和李提举韵》:“梦乘牛斗槎,濯足昆仑源。”
〔问姓严〕清·程先贞《还山春事》:“万象自觉销磨尽,懒向成都问姓严。”
〔仙槎〕 唐·刘禹锡《和仆射牛相公追感》:“威凤本池思泛咏,仙槎旧路望回旋。”
〔星槎〕 唐·宋之问 《宴安乐公主宅》:“宾至星槎落,仙来月宇空。”
〔星河槎〕 宋·陆游《初到荣州》:“岂惟惯见蓬婆雪,直恐遂犯星河槎。”
〔月宫槎〕 明·李东阳《谢于乔庶子二亲寿诗》:“县分仙掌露,书趁月宫槎。” |
随便看 |
- 《夫徇己之心切,则至公之理乖;贪仕之性彰,则廉洁之风薄.》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夫德薄任隆,必近覆败,吾恐不获其利而招其祸.》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夫心贵乎公,而量贵乎大,公则视人如一,大则无物不包.视人如一,则惟善是从也.无物不包,则虽愚有处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夫忿滀之气,散而不反,则为不足;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夫性恶者,心比木石,木石犹为人用,况非木石!》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夫性情之德,则尽人有之.而君子致之者,其功在省察、存养,而乃以经纬乎天地.》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夫恶木垂阴,志士不息;盗泉飞溢,廉夫不饮.》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夫恶犹疾也,攻之则益悛(quan圈),不攻则日甚.故君子相求也,非特兴善也,将以攻恶也.恶不废则善不兴,自然之道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夫惟真实敏事之人,岂但言不敢出,食不知饱,居不知安而已,自然奔走四方,求有道以就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夫成王霸固有人,亡国破家亦固有人.桀用于莘,纣用恶来,宋用唐鞅,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夫我以彼为小人,彼亦必以我为小人,此定理也.彼以我为伪学,我既以为不是,则我以彼为小人,彼又安肯是我哉?彼此不相为是,其又安所定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夫所谓作者,谓其兴于有感而志不容已,或情有所激而词不可缓之谓也.若必其是非尽合于圣人,则圣人既已有是非也,尚何待于吾也?夫按圣人以为是非,则其所言者,乃圣人之言也,非吾心之言也.言不出于吾心,词非由于不可遏,则无味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夫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实.》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夫才有巨细,巨才方可称才也.有巨才矣,而肯任事者为尤难.》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夫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一非其道,则足以败乱天下之人才,又况兼此四者而有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夫文人文章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载人之行,传人之名也!善人愿载,思勉为善;邪人恶载,力自禁裁.然则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夫明《六经》之指(旨),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夫有其志必成其事,盖烈士之所徇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下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検出器的意思
- 検出回路的意思
- 検出能的意思
- 検出部的意思
- 検分的意思
- 検印的意思
- 検反的意思
- 検反機的意思
- 検収的意思
- 検品的意思
- fit sb for sth
- fit sb out
- fit sb up
- fit somebody for something
- fit somebody out
- fit somebody/something ↔ out
- fit somebody/something ↔ up
- fit somebody up
- fit something out
- fit something 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