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史学·史家·赵翼 |
释义 |
史学·史家·赵翼史学·史家·赵翼 清史学家兼诗人。字云崧,号瓯北,阳湖 (今江苏常州) 人。二十四岁中举人,三十五岁成进士。此后在北京、广西、广东、贵州等地做了十年官,四十五岁时以奉母为名,辞别官场,回到家乡,过着 “悠哉游哉” 的生活。他成天在家里读历代史书,据他自己说:“闲居无事,翻书度日,而资性粗钝,不能研究经学,惟历代史书,事显而义浅,便于浏览,爰取为日课,有所得则劄记别纸,积久遂多。”后来,他将自己平时的读书笔记汇聚成书,这就是 《廿二史劄记》 的编著经过。《廿二史劄记》与钱大昕的 《廿二史考异》、王鸣盛的 《十七史商榷》 同为清朝历史考证的三大名著,至今仍被学界推重。这部书实际上是读“二十四史” 的札记,因为赵翼将新旧 《唐书》 和新旧 《五代史》分别视为一史,故名为 “廿二史”,实为“廿四史”。《廿二史劄记》 以笔记的形式,对二十四史各方面的情况,如编撰人员、编著年代、史料来源、编纂体例以及各史的得失,都进行了详细的评论介绍,实际上是 “二十四史”的入门指南。但此书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是,赵翼在通读一代正史后,将某些史实加以归类分析,总结出某种特有的历史现象或有趣的话题,如 “武帝三大将皆由内宠”、“汉初妃后多出微贱”、“两汉多凤凰”、“东汉尚名节”、“清谈用麈尾”、“后魏多家庭之变”、“北齐百官无妾”、“宋皇后所生太子皆不吉”、“唐诸帝多饵丹药”、“武后之忍”、“元初用兵多有天助”、“元末殉难者多进士”、“明太祖行事多仿汉高”、“明初文人多不仕”、“明朝米价贵贱”等。作为考据学家,赵翼的见解就非同常论,如卷二十六“和议” 条,认为 “义理之说与时势之论,往往不能相符”,如宋金之间,以 “义理” 而言,当主战,但以 “时势” 而言,则当主和。他评价主战派说: “身在局外者,易为空言; 身在局中者,难措实事。秦桧谓 ‘诸君争取大名以去,如桧但欲了国家事耳’,斯言也,正不能以人而废言也。”然后列举和则安、战则危的史证,让人沉思。这种见解与流行的观念完全相反,但却是历史的真实。同时代与赵翼齐名的考据家钱大昕甚至认为: 南宋亡国就亡在道学诸儒耻言和议,不论时势可否,一味主战 (见 《十驾斋养新录》 卷八 “宋季耻议和”条)。赵翼是一位文史通才,其诗与同时的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 “乾隆三大家”。著有 《瓯北诗话》,评论李白、杜甫、苏轼等唐宋大家及高启、吴伟业等明清诗人,主张创新,曾有《论诗》绝句: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随便看 |
- 《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辩,君子不听.》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言信,只是为彼不信,故见此是信尔.》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什么意思|注释|译文|评说是什么意思
- 《凡议婚姻……勿苟慕其富贵。》是什么意思|译文|出处是什么意思
- 《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论事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论人心,观事传,不可不熟,不可不深.》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论人有要:矜物之人,无大士焉.彼矜者,满也.满者,虚也.满虚在物,在物为制也.矜者,细之属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则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仁),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诗文成集,且勿梓(zi子)行.一时所是,师友言之不服,久之自悟,未必不汗流夹背也.俟一二年朝夕改订,复取证于高明,然后授梓.》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以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沈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说者,兑(悦)之也,非说之也……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zhui坠)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jin仅)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读书先须晓得他底言词了,然后看其说于理当否.当于理则是,背于理则非.》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读书处事,当烦乱疑惑之际,正当虚心博采,以求至当.或未有得,亦当且以阙疑之意处之.若遽以所粗通之一说而尽废己所未究之众论,则非惟所处之得失,或未可知,而此心之量,亦不宏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读书既如古人面命,何书不当以敬对之!若不衣冠端坐看书,即是侮慢古人,须深戒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读书,须有次序,且如一章三句,先理会上句,待通透,次理会第二句,第三句,待分晓,然后将全章反复紬(chou抽)绎玩味.如未通透,却看前辈讲解,更第二番读过,须见得身分上有长进处,方为有益.》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读书须虚心定气,缓声以诵之,则可以密察其意.若心杂气粗,急声以诵,真村学小儿读诵斗高声,又岂能识其旨趣之所在耶!》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读书须识货,方不错用功夫.》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谋事贵采众议,而断之在独.》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财用于国则奢,于家则俭,人之病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奥的意思
- 奥の巻的意思
- 奥の手的意思
- 奥の院的意思
- 奥まる的意思
- 奥付け的意思
- 奥印的意思
- 奥向き的意思
- 奥咽的意思
- 奥地的意思
- escape somebody's attention
- escape somebody's attention/notice
- escape somebody's notice
- escapes sb
- escapes somebody
- escape velocity
- escape-velocity
- escapevelocity
- escaping
- escapis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