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诗词研究·诗论著述·韵语阳秋 |
释义 |
诗词研究·诗论著述·韵语阳秋诗词研究·诗论著述·韵语阳秋 诗话著作。宋葛立方撰。葛立方(?—1164),字常之。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徙居吴兴。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进士。仕至吏部侍郎。绍兴二十七年(1157)罢归。有《归愚集》、《归愚词》、《西畴笔耕》等。《韵语阳秋》亦称《葛常之诗话》,二十卷,四百多则。书前有隆兴甲申(1164)自序,乾道元年(1165)徐林序和乾道二年沈洵序。据徐序称:“隆兴元年,常之由天官侍郎罢七年矣,于是《韵语阳秋》之书成。”则该书系其晚年罢归后所作,成于隆兴元年(1163)。又据沈序称:“公既殁,或请其书镂板以传世。”则该书当初刊于乾道二年。该书分卷,大约以类相聚:一、二卷多论诗法诗格,三、四卷多记诗歌本事,五、六卷多涉考证,七、八卷多说用事,九、十卷多述评史之作,十一卷则多叙仕宦升沉之况,十二卷多谈死生达观之理,十三卷重在山川地理,十四卷重在书法绘画,十五卷重在歌舞音乐,十六卷重在花鸟虫鱼,十七卷重在医卜杂技,十八卷重在论人识鉴,十九、二十卷则为岁时风俗饮食妇女之属,涉及面颇广。书中以记事、考释居多,诗学见解主要集中在前两卷。其论诗推崇杜甫和苏轼、黄庭坚,认为创作的源泉在于书本,“欲下笔,当自读书始”,并称“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学诗者不可不知此”。凡此均未脱江西诗派蹊径。但书中又不赞成江西诗人为去陈腐而刻意求奇和为去粗俗而故作执拗的偏向,认为“陈腐之语,固不必涉笔,然求去其陈腐而不可得,而翻为怪怪奇奇不可致诘之语以欺人,不独欺人,而且自欺,诚学者之大病也”;“近时论诗者,皆谓偶对不切则失之粗,太切则失之俗,如江西诗社所作,虑失之俗也,则往往不甚对,是亦一偏之见尔”。针对这种偏向,书中标举陶渊明和谢朓,认为他们的诗“皆平淡有思致”,并称:“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另外,书中还谈到“诗之有思,卒然遇之而莫遏,有物败之则失之矣。故昔人言覃思、垂思、抒思之类,皆欲其思之来,而所谓乱思、荡思者,言败之者易也”,并引小说(按,当指《冷斋夜话》)载潘大临方思得“满城风雨近重阳”一句,“忽催租人至,令人意败”为例,实际上接触到艺术构思中的灵感问题。该书也存在不少缺陷,如称屈原自沉为“狷急偏躁”不知命,称李白与杜甫、苏轼与黄庭坚都曾相轻相讥,释“七哀”诗为“病而哀,别而哀,感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谓一事而七者俱也”等,均未免偏颇、附会或穿凿。又误以郑合敬诗为郑谷诗,以江淹诗为谢灵运诗,以苏轼诗为杜甫诗,以李白诗“休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句为袭郑谷语,并多杂神仙释老之事,则又未免疏误、错乱或芜杂。此等处,颇为后人讥议。有《学海类编》本、《历代诗话》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
随便看 |
- 《凡致思到说不得处始复审思明辨,乃为善学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行戴情,虽过无怨;不戴其情,虽忠来恶.》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见人博弈赌戏,宜远而不宜近有人携妓作乐,不得随时打哄此为才成君子》原文解读|译文|感想是什么意思
- 《凡见人博弈赌戏,宜远而不宜近有人携妓作乐,不得随时打哄此为才成君子》原文解读|译文|感想是什么意思
- 《凡见识出于道理者第一,出于气质者第二,出于世俗者第三,出于自私者为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辩,君子不听.》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言信,只是为彼不信,故见此是信尔.》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什么意思|注释|译文|评说是什么意思
- 《凡议婚姻……勿苟慕其富贵。》是什么意思|译文|出处是什么意思
- 《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论事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论人心,观事传,不可不熟,不可不深.》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论人有要:矜物之人,无大士焉.彼矜者,满也.满者,虚也.满虚在物,在物为制也.矜者,细之属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则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仁),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诗文成集,且勿梓(zi子)行.一时所是,师友言之不服,久之自悟,未必不汗流夹背也.俟一二年朝夕改订,复取证于高明,然后授梓.》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以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沈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说者,兑(悦)之也,非说之也……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zhui坠)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jin仅)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读书先须晓得他底言词了,然后看其说于理当否.当于理则是,背于理则非.》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读书处事,当烦乱疑惑之际,正当虚心博采,以求至当.或未有得,亦当且以阙疑之意处之.若遽以所粗通之一说而尽废己所未究之众论,则非惟所处之得失,或未可知,而此心之量,亦不宏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读书既如古人面命,何书不当以敬对之!若不衣冠端坐看书,即是侮慢古人,须深戒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凡读书,须有次序,且如一章三句,先理会上句,待通透,次理会第二句,第三句,待分晓,然后将全章反复紬(chou抽)绎玩味.如未通透,却看前辈讲解,更第二番读过,须见得身分上有长进处,方为有益.》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是什么意思
- 貴婦人的意思
- 貴族的意思
- 貴殿的意思
- 貴賓的意思
- 貴重的意思
- 貴金属的意思
- 貴金属ブラシ的意思
- 貴金属熱電対的意思
- 貴金属粉末的意思
- 買的意思
- it's brass monkeys monkey weather
- it's difficult/hard to believe (that)
- it's difficult to believe
- it's difficult to believe that
- it's easy for you to say
- itself
- it serves right
- it serves sb right
- it serves somebody right
- it's every man for himself
|